帕金森病治疗迎来曙光:中国学者发现关键靶点FAM171A2
新闻动态
2025-02-21 13:39


北京时间2月21日,国际顶级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一项来自中国学者的重磅研究成果。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团队经过5年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首次发现了帕金森病的全新治疗靶点——FAM171A2。



中国帕金森患者

占全球半数


帕金森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全球帕金森病患者人数预计将从2015年的700万增至2040年的1300万,而我国患者总数约占全球一半。

其核心病因是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聚集,这种"毒性蛋白"不仅破坏神经元功能,更会像多米诺骨牌般在脑内扩散,导致运动迟缓、震颤、认知衰退等症状。

传统治疗手段仅能缓解症状,无法延缓疾病进展,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一直是全球科学家的研究重点。


郁金泰教授团队

发现关键靶点FAM171A2


2025年2月20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教授团队联合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袁鹏教授及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刘聪教授(博士后吴凯敏为第一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Science 上发表了题为:Neuronal FAM171A2 mediates α-synuclein fibril uptake and drives Parkinson’s disease 的研究论文。

与会领导、专家合影留念


郁金泰团队通过大规模人群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通过长达5年的潜心钻研,发现FAM171A2是帕金森病的风险基因,也是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传播的关键受体,其含量与患者脑内病理性蛋白含量呈正相关。

“这的确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因为神经系统本身非常复杂。”郁金泰认为,复旦团队之所以能够发现FAM171A2这一全新靶点,与采取AI辅助、数据驱动的创新科研范式息息相关。通过大规模人群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团队最终在数万个基因中找到了“嫌疑最大”的目标靶点——FAM171A2。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博士后吴凯敏


研究一作、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博士后吴凯敏记得,为了摸索FAM171A2如何参与帕金森病,花了一年左右时间确定实验条件。


“基于传统研究范式,我们是不可能发现它的,只有在数据驱动下进行筛选,才能找到它。”郁金泰认为。



基于这一发现,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从7000余种药物中筛选出候选药物bemcentinib,该药物可有效抑制FAM171A2蛋白和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结合,并抑制多巴胺能神经元对该致病蛋白纤维的摄取。


本次研究发现有望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前驱期和临床期通过靶向抑制原创新靶点FAM171A2以阻断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传播,不仅可以补充现有的帕金森病治疗方法,比如早期通过补充多巴胺来缓解运动症状,或者晚期使用脑起搏器进行神经调控,还能帮助患者从疾病的根源上得到治疗。


这意味着未来帕金森病患者将拥有一个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体系,不仅能缓解症状,还能延缓病情进展。


郁金泰教授团队

发现关键靶点FAM171A2


在取得这个重要发现后,郁金泰团队已经申请了针对FAM171A2治疗帕金森病的国际专利。接下来的几年里,团队将集中精力,全面开展针对帕金森病的小分子药物、抗体和基因治疗手段的临床前研发工作,并推动这些成果进入临床试验和实际应用。他们的目标是建立全球首个能够有效阻断帕金森病进展的创新性治疗方法



这不仅是数百万帕金森病患者的福音,也标志着我国在帕金森病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到解析疾病机制,再到开发出新的治疗药物,我国科学家们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自主创新。这将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更大的希望,也为我国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总结



中国科学家在帕金森病研究领域取得的这一重大突破,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体现,也是中国科技不断进步的缩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基于此靶点的新药将会问世,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福音!


END

参考资料

声明:此文不做任何商业用途,不能取代专业医疗指导和诊疗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内容及图片来源:复旦上医、复旦大学、央视新闻

投稿及合作:yjy@enjoyimed.com


联系医助 联系医助
联系医助
临床招募 临床招募
临床招募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华医社小程序 华医社小程序
华医社小程序
患友群 患友群
患友群